当前位置:首页/政法风采

宜良县提升群众安全感及执法满意率工作的主要做法
发布时间:2015-03-06 10:16:25作者:宜良县政法委来源:宜良长安网

    宜良县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把平安宜良建设列为全县“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把高清监控系统建设列为全县“十大重点工程”加强跟踪督办,在不断总结、分析、改进中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在加强治安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等日常工作的基础上、根本上、源头上,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展开、推动和加强。
    (一)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好综治维稳宣传月、“秋季集中宣传行动”、“法律六进”、“宪法宣传周”、“三下乡”等时机,开展系统的宣传活动,并坚持宣传工作常态化。一是开展“平安宜良”栏目。与电视台合作,每周播出一期宣传法治建设平安建设重大活动、反映政法干警风采的专题节目,每期滚动播放3次,增强了宣传效果。二是与电信部门合作,印制了2万余份平安建设宣传材料,利用固定电话用户交话费之机,发放到人民群众手中,扩大了宣传面。三是充分利用宜良长安网、宜良信息网等现代媒体,及时反映法治宜良、平安宜良、政法队伍建设动态情况,让人民群众随时了解我们为了什么、干了什么、服务了什么、有什么成效,从而给予政法综治暨平安建设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四是增强“法律六进”的内涵,普法与依法治县办公室牵头,整合政法各部门、行政执法单位力量,开展巡回法治宣传,采取以案释法、法律咨询、花灯小戏等互动式、联动式、多样性宣传手段,增强了宣传的感染力和时效性。五是推行执法公开。通过“警营开放日”、“阳光司法”等活动,建立办案查询系统,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的办案机制,让人民群众亲身感受政法机关在维护公平正义所做的努力,从而给予政法机关以更大的理解和支持。
    (二)不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2013年,造成我县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率大幅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看,我县先后发生了2名警察被杀、珠宝店被抢案、狗街沉船事故等影响较大的案(事)件,人民群众对治安状况和政法机关治安管理的能力产生了质疑。主观上看,我们在治安管理的主动性还十分欠缺。对此,县委政法委专门到县公安局进行了调研,认真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向县委申请,在配备了150名辅警的基础上,又增加180名辅警,并将其辅警待遇从1600元提高至2300多元,稳定了辅警这支队伍。二是整合宜良监狱、驻宜武警部队、昆石公路高支队二中队、两个铁路派出所的警力,配合协助做好宜良县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治安管理,弥补了警力不足的困难。三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争取财政资金,新建40个“三合一”功能探头和30个高清探头,视频监控探头基本覆盖了城区主要街道和重点地区。各村委会(社区)分别建立了10人左右的护村队,学校建立了以教师、保安组成的护校队。在出租车司机、送水工聘用义务报警员64人,立体化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四是督促公安机关开展不间断的巡逻防范。县公安局4组PTU机动警务战术单元每天轮流带领武警战士、辅警开展不间断的街面巡逻防范。各派出所组织治保主任、护村队、网格员对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有效控制了可防性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发生。应该说,这些措施对治安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2014年我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都不同程度下降。
    (三)扎实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和 “6995”十户联防工作。如何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做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明良同志先后5次深入到基层,到30个多个村委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提请县委讨论同意,将全县116个村委会(社区)划分为150个网格,配备150名网格员,统一由村(社区)综治工作站负责日常工作安排。每个网格员固定发放800元的工作补助,并整合150元的安全员工作经费,每名网格员的待遇相当于村委会(社区)副职待遇,增强了网格员的工作热情。为了提高网格员的工作技能,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7个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综治办人员,116个村委会(社区)书记、主任,150名网格员进行培训。为强化网格员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网格员管理制度,制作了《网格员工作日志》,每个月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根据工作实绩发放工作补贴,网格员队伍在基层治安管理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从2013年底开始,我县配合移动公司开展“6995”十户联防工作宣传工作和数据录入,江在九乡乡成功试点,到现在基本推开,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方式更加直接和深入。从目前工作反馈情况看,人民群众对这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
    (四)平安细胞工程创建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平安县、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文化、“平安杜区(村)” 、“平安边界”、“平安铁路示范县”、“平安旅游”、“平安林区”、“军地平安”、“平安银行”、“平安小区”、“平安交通”、“平安市场”、“平安库区”、“平安网络”、“平安(非煤)矿山”、“平安煤矿”、“平安寺院(礼拜堂)”、“平安企业”等20个行业系统平安创建工作,平安创建覆盖面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这些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安创建活动,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平安创建带来的安定和谐,提高了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
    (五)切实推动生效判决的执行工作。执行率是影响执法满意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县委政法委把抓执行率的提高作为维护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明良多次到县法院调研执行工作,督促县法院开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帮助解决了一批涉及村委会等特殊执行对象的案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权益。协调各方资金,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解决了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比如:宜良县北羊街半山村“三只羊”引发的命案,因无执行条件,刑事受害人家里十分困难,尸体长达2年时间停放在延安医院不能入土为安。在市委政法委的大力协调下,最终案件成功执行,该案例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在多个媒体转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六)扎实推进千人下乡、千人下访抓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依托“一对一”联村包户工作,把全县7个乡镇、66个单位的312名科级以上领导、1431名财政供养人员分别联系116个村委会(社区)86292户村民,扎实开展信访综治维稳工作。一年来,共入户调查45200多户,开展宣传300余场次,收集意见建议3200余条。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570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2555件,调解成功率99.4%,对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落实平安创建激励机制,对评为“先进平安单位”的干部职工,奖励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极大地调动了各单位参与平安创建的主动性。
    (七)加强网格舆情控制。2013年,我县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率下降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疏忽了对治安舆情的控制,没有及时澄清事实真情,造成对工作被动。对此,我县成立了网络舆情信息领导小组,建立128人的网络宣传队伍,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及时回应媒体炒作,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成功应对了北古城镇“8?19”处警事件、红石岩“9?21”涉水事件、政法干警参与维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施工秩序等一批网络舆情,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治安管控的信心。
当然,我县工作中的差距还很明显,在全省排名仍然靠后。但我们坚信,只要敢于正视问题,敢于担当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在新常态下把既定的工作措施抓好抓实,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和民生第一、民意第一的要求来衡量我们的实际工作效果,促使宜良县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率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