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法风采

宜良县人民法院狗街法庭“五大法治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7-04 17:34:40作者:宜良县政法委来源:宜良长安网

1.png

近年来,宜良县人民法院围绕司法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大局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运用派出法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以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抓手,打造特色人民法庭,多元化、多层次为基层乡村治理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助力宜良县乡村振兴。

宜良县人民法院狗街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狗街法庭”)驻地狗街镇,位于县城南部南盘江东岸,以坝区为主、半山区为辅,资源充沛,滇越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宜良烤鸭”“小哨干巴菌”品牌食品远销国外,大棚葡萄、鲜花种植颇具规模,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文明进步的宜良县第一大镇。狗街法庭管辖49个村社、344个自然村的案件,辖区人口约11万人。一直以来,狗街法庭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以“五大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乡音调解 筑牢基层安全稳定“第一道防线”

2021年4月,狗街法庭接待了5名因土地租赁纠纷进行诉讼的当地农户。法官在审阅了相关资料并仔细询问后,了解到涉案人员不止5户农户,遂及时与社区取得联系,通知涉案人员限期到法庭进行登记。随后,乡邻们的熟面孔——特邀调解员王红云参与了该案的调解。

王红云在担任狗街法庭特邀调解员之前,曾是宜良法院人民陪审员,陪审经历为他积累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对狗街镇的人文风情、农村问题、农业生产经营等情况较熟悉,对来诉来访矛盾纠纷能准确“把脉”“对症下药”,一口乡音有效缓解了双方当事人的抵触情绪,进一步提升了案件调解的成功率。

上述案件中,王红云在充分了解案情的焦点及问题症结所在后,联系到在外地的承包者朱某某,并组织人员到涉案现场进行实地处置,听取双方诉求。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朱某某在当月将欠付此案所涉34户农户的款项全部付清。

自2021年“王红云调解室”成立以来,截至今年6月,狗街法庭成功调解案件366件,均进行了司法确认,大大降低了当地群众的诉讼成本。王红云也因此获得多面锦旗和群众的肯定,这名被群众称为“王师”的调解员,在用心、用情、用理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渐渐成为大家心中信得过、治“心病”的“司法医生”。

针对特邀调解工作扎根基层、分布广泛、灵活便捷、不伤和气的优势,宜良县人民法院先后在3个派出法庭聘任当地调解经验丰富、了解民风民俗的特邀调解员参与法庭调解工作,并成立特邀调解员工作室,不断丰富基层多元解纷机制,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png

线上解纷 开创基层定分止争新途径

2022年初,狗街法庭通过网上庭审成功审理一起跨国离婚诉讼案,为远在泰国的当事人节约了诉讼成本,减轻诉累。

6月8日,狗街法庭通过远程调解系统,让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原告与在上海务工的被告成功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在今年8月30日前被告向原告履行生效协议内容,并当场进行司法确认。今年上半年,狗街法庭共远程调解成功10余件次,当场履行8件。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司法服务不再局限于“线下”,狗街法庭通过网络逐渐向“线上”转移,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开展及身处异地的当事人提供便利。省时省力、高效快捷、“少跑路”逐渐成为群众评价办理诉讼业务的关键词。

宜良县人民法院不断推进两个“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派出法庭的信息化建设及深化应用在基层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取得成效。同时,狗街法庭充分运用法院诉讼服务App、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智能化”司法服务方式,建立当事人与驻庭特约调解员“接诉即办”的联络制度,实现矛盾纠纷预警,按需派单给相应法官,保证与当事人顺利沟通,解答、回应诉求。

“‘用迅速、高效、稳妥的工作作风化解社会矛盾’是狗街法庭在践行‘司法为民、为群众办实事’中的‘主旋律’。”狗街法庭庭长陈思文说。

目前,狗街法庭已开通远程立案、送达、调解、执行等通道,有效丰富了群众解决纠纷的诉求途径,最大程度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立审执”一体化 为乡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狗街法庭自2015年7月恢复办公以来,各类案件已逾2500件。法庭驻地狗街镇系滇中粮仓的农业大镇,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不断扩大,狗街镇的种植、养殖业及其附属产业不断壮大。由于从事种植、养殖业的人员知识结构的差异,势必导致各种涉农民事纠纷呈上升趋势。2021年,狗街法庭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469件,审结464件,结案率98.93%。今年上半年受理涉民事纠纷案件62件。

作为扎根基层的人民法庭,狗街法庭采用原有的审判方式处理涉农纠纷,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司法为民的工作要求。为此,狗街法庭着力加强人员配备,现配有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1名、派驻执行员1名、书记员2名、安保人员2名,实现“立审执”一体化。在立案窗口增设完善执行立案功能,下沉执行力量到法庭,建立“法官+助理+执行员+司法辅助人员”的办案团队,并对涉农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快执的“三快”办案原则。

此外,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狗街法庭倡导“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执行工作理念,妥善采取强制措施,尽量避免“案结事不了”的现象,让当事人在法庭即可实现“一起案件、一个流程”的“一站式”办理服务,公正、高效解决涉企纠纷,并达到矛盾纠纷“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为乡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png

府院联动 打通化解矛盾纠纷“神经末梢”

2021年6月17日,狗街法庭在竹山镇司法所挂牌设立诉讼服务站,此举是狗街法庭与乡镇搭建的诉调对接平台,旨在为群众提供非诉讼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群众在遇到纠纷后,可以直接向诉讼服务站提出调解申请,同时诉讼服务站也可接受法院的委派、委托调解。

府院联动是狗街法庭推动基层诉源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结合狗街镇党委、政府提出的“法治乡村”建设目标,狗街法庭在狗街镇、竹山镇、西村社区等挂牌设立诉讼服务站,将矛盾纠纷化解的“诉讼服务指南”等相关宣传材料一一上墙,同时定期安排人员到诉讼服务站开展法律宣传和工作指导。

同时,建立法官与村社调解员联系机制,1名法官对应2至3名村社调解员,并组建微信工作群,对涉诉、涉访案件或相关矛盾纠纷进行了解互动,对敏感纠纷提前打好“预防针”,打通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狗街法庭根据所梳理相关涉农案件的特点,找准纠纷焦点及矛盾根源,与辖区内的派出所、司法所等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快速、高效地应对矛盾纠纷突出问题,以村社调解组织为突破口,在村社设立调解服务点,对各个时期该类案件突出的村社进行重点指导,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将可能发生纠纷的法律行为,预设在农业承包合同签订时。

“狗街法庭与当地政府的积极联动,从司法的角度提供了具体有效的措施,积极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从而大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同时能形成合力,司法及行政力量的快速介入,避免企业和当事人因诉讼程序的长时间推进造成内部运转不畅,从而蒙受不必要损失,有效推动双方解决争议、达成共识,为平安稳定保驾护航。”狗街镇人大主席、政法委员周奉斌说。

流动普法 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花果飘香的6月,狗街法庭组织开展“送法下田园”流动普法系列活动。法庭干警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大棚、葡萄架下,在农忙之余向农户宣讲常用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手册等,营造了田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帮助农户增强法律意识、规避法律风险,以“法治春雨”滋润乡村群众。

据介绍,狗街镇的产业特点促进了当地农药、化肥等销售行业的快速发展,每年农忙时期,劳务、买卖等纠纷案件的数量明显增多。对此,狗街法庭以受诉案件为中心,组织干警深入田间地头,召集附近种植户进行以案释法,从合同的订立事项到合同的实际履行,从发生纠纷到证据的收集、保全等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指导农户与本地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报备,最大限度从源头上避免纠纷发生。

同时,干警们还对已审结的案件不定期进行回访,了解、掌握案件“立、审、执”三方衔接情况,使特定时间内的此类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此外,结合涉农案件,干警们深入种植、养殖基地进行矛盾纠纷排查,采取诉前调查、案后回访的方式,针对农特产品的种植户、农资生产销售商、食品加工企业等生产经营情况,开展相关调查,下到村社对作为集体土地的发包方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司法需求,在狗街镇、狗街社区居委会、西村社区居委会及辖区乡镇设立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站、点,指派专人定期进行法律服务和指导,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狗街法庭在创建特色法庭过程中扎根基层,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刚性执法、柔性调解服务好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法庭新发展,值得肯定。”宜良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㱔永宁对狗街法庭在创建特色法庭过程中守正创新、积极作为的态度表示肯定:“下一步,宜良县人民法院将不断强化特色法庭建设,为乡村振兴、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