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队伍中有这样一群无名的英雄,他们隐于幕后,从不出现在公众视野,却能为破案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用技术手段锁定真凶。他们是,刑事技术民警!郭正炜,便是他们中的一员,是宜良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一名刑事技术民警。
郭正炜,中共党员,2005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担任宜良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从警19年来,他始终扎根刑侦一线,奋战在刑侦岗位,参与主勘各类刑事案件现场4200余起,利用刑事技术直接破案230余起,其中命案积案23件,依靠刑事技术提供证据支撑侦办案件1200余起,出具各类检验鉴定报告300余份,并做到19年零差错。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情怀,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市、县级嘉奖11次。
大显身手,“细”字为要建奇功
2002年6月,辖区发生一起命案,该案线索少、侦办难度大导致案件迟迟未告破,这成了扎在宜良刑侦民警心中的一根刺,2024年命案积案攻坚一声哨响,宜良刑侦全力攻坚,卯足干劲势必要侦破此案。在前期大量工作后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但嫌疑人拒不交代犯罪事实。
面对案件零口供只能依靠现场物证定罪的巨大难题,如果没有有利证据的支撑该案将会再次成为积案,犯罪嫌疑人将再次逍遥法外。顶着巨大压力郭正炜带领中队民警反复阅读案件卷宗、细致研究当年留下的现场物证,通过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检验,最终在22年前的现场物证上成功显现出4枚指纹,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证据,将这起尘封的积案成功告破。
自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专项以来,郭正炜主动担当,在做好技术中队工作的同时,本着对每一起案件负责,对每一个逝去生命及家属负责的职业精神,凭着死磕到底的劲头,经案件卷宗梳理及物证检验,发现6条案件嫌疑人线索,侦查人员根据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破获命案积案4件。
爱岗敬业,“教”字传承共提升
作为一名从事痕迹检验的老同志,郭正炜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积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他多次在全市劳动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日常工作中郭正炜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同事们,促进了宜良县公安局痕检技术员现场勘查和专项能力的提升,实现了业务技能上精益求精。
“每一个初来乍到的新民警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他成为一幅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业务精湛的巨幅画卷,需要引路人的用心雕刻”。2016年,警校毕业的孔繁翚来到了宜良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工作,郭正炜主动提出与他结对帮扶,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倾囊相授,缓解了他刚入职时的迷茫与困惑。勘查程序规范、物证发现提取、现场分析还原、案件认定串并,每一起案件现场郭正炜都手把手指导孔繁翚操作,孔繁翚也快速成长为宜良县公安局技术领域的中流砥柱。
立足本职,“打”字破案解民忧
2024年3月履职宜良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以来,郭正炜的工作重心逐步由现场勘查转为侦查破案,由“幕后”转到“台前”,角色的转变、严峻复杂的犯罪形势,郭正炜迎难而上,将侦查与刑事技术有机结合,顺利侦破系列入室盗窃案、盗窃电缆线案、盗窃电动车等案件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其中包括网上逃犯2名。
2024年6月,刑侦大队接连接到4起入室盗窃案件警情,经初步侦查及研判该团伙嫌疑人为惯犯、流窜作案,反侦察意识极强。郭正炜充分发挥懂技术的优势,通过对作案手法、作案处所、现场遗留痕迹等进行串并案分析研判,初步确定四起案件为同一团伙作案。通过大量视频排查、现场走访、作案车辆轨迹分析,不断比对,进而确认犯罪团伙。掌握证据后,郭正炜带领队员们辗转3000余公里,跨越昆明、楚雄、玉溪等地,最终在元谋县成功抓获该团伙成员,挽回群众损失数万元。
“刑警犹如黑夜里的一道光,在与黑暗无声的交锋中,让群众看到光明和希望。”这句话犹如一种使命,深深地刻在郭正炜的心里。怀揣着对公安事业和刑侦工作的深深热爱,郭正炜时时刻刻以身作则冲锋在先,在刑侦事业上无怨无悔地倾注热血,用实干和担当铸就刑侦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