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品牌:政法先锋 护航平安
标识释义:品牌标识整体为圆形徽标,分为内圆和外圆两部分。内圆部分以长城、党徽、橄榄枝为创意元素。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向上生长,代表宜良县生机勃勃、和谐发展的生命力;巍峨的万里长城,象征着宜良县委政法委维护公平正义、护航平安稳定的责任;长城上方融入了党徽图形,寓意宜良县委政法委和全体党员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一心向党铸忠诚,齐心协力创辉煌。三个图像在一个同心圆中,彰显了宜良县委政法委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外圆部分分别由三角梅、品牌名称、宜良县委政法委全称构成。三角梅作为宜良县“县花”,是宜良精神—“越是向阳越灿烂,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真实写照;三角梅簇拥着品牌名称“政法先锋 护航平安”,寓意着在宜良这片红色热土上,宜良县委政法委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
二、品牌理念
宜良县委政法委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政法先锋 护航平安”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紧盯政法重点任务集中攻坚,着力推进党建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促平安、以党建助推政法工作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创造宜良县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主要措施
三年来,宜良县委政法委党总支坚持以“党建领航、四化引航、全员护航、创新启航”为路劲,以“创优新思路、创建新当担、创立新高度、创出新亮点”为目标,主动融入全县新发展战略,担当平安宜良建设先锋队,守护安全稳定基本盘,盘活护航发展动力源,积极为宜良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平安稳定的政治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全力为平安和谐新宜良建设保驾护航。多年来社会稳定、秩序良好、群众满意成为宜良新名片,宜良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铁路护路联防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中国幸福百强县”,连续三年创建为“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县委政法委高位统筹推动平安建设工作,在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专题报道。普法强基工作被省委办公厅确定为全省第三批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先进典型,并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党建引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宜良实践”在全省宣传推广。县委政法委先后荣获“云南省十年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基层综治优秀单位”“春城先锋示范党总支”“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党建领航凝心聚力,创优干事创业新“思路”
宜良县委政法委党总支始终牢记“政法姓党”根本政治属性,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一是理论武装凝心铸魂。党总支严格执行“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学习制度,第一时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要求,教育政法干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开展“第一议题”学习5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28次。二是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作为党委政法委工作健康发展的航向标,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定期组织政法机关负责人研究部署政法工作,定期组织政法干警开展政治轮训,层级组织“三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参加政法同堂培训、云岭政法讲堂18场次,确保党中央、省、市、县一系列决策部署不偏不倚的在宜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制度执行固本强基。政法各单位紧紧围绕市、县中心任务谋划推进政法工作,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向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事项54件,提请县委常委会学习相关文件25次,研究审议方案22次,听取工作汇报31次;办理政法各单位请示报告32件次,把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政治督察和执法监督制度,配合做好市委政法委政治督察、县委巡察和政法队伍专项调研4次,同步对县级政法各单位和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开展政治督察全覆盖。开展执法检查9轮次867件,切实解决上热中温下冷的温差,推动“党管政法”落到实处。
(二)“四化”引航队伍建设,创建真抓实干新“担当”
宜良县委政法委以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牵引,不断提升政法队伍“一心向党”的信念、攻坚克难的本领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围绕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开展“双融双创”。一是强化管理锻造实干型队伍。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党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度等,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政法委书记与政法各单位领导谈心谈话66次。制定委机关“作风提升年”和常态化“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实施方案,每季度开展民主测评和领导评鉴相结合的评分考核量化。探索政法系统“跟班轮训”制度。开展专题培训18次,开展跟班轮训2期10人,全面调动队伍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争先意识、拼搏意识和担当精神、实干精神,三年以来,委机关共获得12项集体和个人荣誉。二是强化素质打造专业型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结合宜良县“青蓝工程”等平台,会同组织部门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持续优化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定期组织岗位实战大练兵,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提拔交流科级领导干部7名,内部交流轮岗12人,队伍干事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三是强化纪律塑造清廉型队伍。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明确提倡言行衡量标尺,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切实强化纪律意识、强化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以案示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持续推动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关爱措施,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关爱干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家访走访、谈心谈话等措施,落实好各项待遇和暖警举措,做到严管厚爱兼顾,促进队伍健康稳定,政法委机关队伍保持零违纪、零违法,党总支党风廉政建设连续9年考核为“优秀”等次。
(三)全员护航平安稳定,创立平安和谐新“高度”
平安是民生之基,稳定是发展之基。县委政法委始终把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筑牢政治安全“铜墙铁壁”,守牢安全稳定事件“零发生”的底线。围绕新征程对和谐稳定的新要求,更好发挥政法机关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一是坚决捍卫政治安全。构建全县政治安全工作体系,全面深化反恐反邪、反颠覆反渗透网上网下斗争,建立反恐协作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反恐防暴工作措施,守住个人极端、暴恐案事件“零发生”底线,确保全县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二是高效维护社会安定。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组织各政法机关和各责任单位圆满完成全国全省两会、国庆等重大安保政治任务,保障了宜良花街节、宜良烤鸭美食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的顺利举行,实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良好效果。三是切实保障人民安宁。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强力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利剑护蕾、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工作。其中普法强基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工作经验被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149篇。三年来,全县无安全稳定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事)件,无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全县各项“平安指数”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24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06%,法治政府满意度达98.1%。
(四)创新启航全新征程,创出社会治理新“亮点”
宜良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牢把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时代内涵,持续总结不足、推陈出新,持之以恒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一是创新政法工作“联动网”。建立宜良县社会治理联动指挥调度中心,整合普法强基补短板、利剑护蕾、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三个专项工作,专班实体化运行。县社会治理指调中心24小时受理群众问题诉求,后台实时推送主责部门和属地部门分级分类办理,有效打破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属地、属地与属地的职能壁垒、地域界限和数据鸿沟,政法工作实现高效联动。二是创新调解工作“善治网”。持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构建社会治理“1+4+N”工作体系(即:全县1个总体实施方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专业调解4个子方案+可行管用的N个工作机制),全省首创“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出台重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3”、普法强基“五个五”及电诈防范问责问效办法等机制,以“宜方良法”因地制宜、良法善治,构建调解优先、定分止争工作新格局。三是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网”。高位、高频推动“2+3(1)+N”机制(即:政法委员、派出所长+司法所长、综治办主任、派出所副所长+N个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实体化运行,将五级综治网、社区警务网、党员服务网、行业管理网深度融合,建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调解4支调解队伍,组建13支专业县级教官团队,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合力,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服务管理在网格、问题发现在网格、责任落实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切实以高质量治理成效助力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创建市级平安单位35个、平安村(社区)68个、平安小区35个。全县120村(社区)创建省级基层治理示范点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家,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104家,创建率为91.7%。